返回第167章 引发巨大的反响  赵墨涵首页

关灯 护眼     字体: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妻子看向约翰·米勒的墓碑,擦去詹姆斯·瑞恩的眼泪:“你是一个好人……”

影片的最后,詹姆斯·瑞恩打了一个敬礼,镜头给了墓碑一个特写,背景的星条旗闪烁,影片结束。

“吉伯特·兰德里尼导演作品。”

“香瓜电影工作室出品。”

几行字幕出现,影片结尾结束得很平淡,就是这种平淡抚慰了拯救小队牺牲后带给观众的伤感。

随着字幕出现的,还有首映礼厅内响彻如雷的掌声。

小吉伯特带着全体剧组人员上台谢幕,因为掌声过于热烈,剧组不得不三次谢幕,掌声才弱下来。

“他总是能获得成功,”汤姆·汉克斯看着热烈中带着感动的观众,对剧组主创们说道。

小李子很兴奋:“我为参与这部伟大的电影而高兴……”

影片优秀的质量,简直超乎小李子的预期,他觉得凭借詹姆斯·瑞恩这个角色,就能拿到一两个奖项的提名。

小吉伯特听到两大主演的议论,回过头说道:“莱奥,你可要做好准备,估计影片上映后你要挨骂。”

小李子不以为意:“如果是因为影片烂而挨骂,我要找找自己的问题。但如果是因为角色原因而挨骂,这证明这部影片深入人心。”

首映礼结束了,影片接下来还会在戛纳电影节亮相。

为了同步,欧洲几大市场和北美那边都选在五月四号这一天上映,欧洲影迷不用等太长时间了。

结束媒体观众互动后,小吉伯特又接受了众人的祝贺。

哈维·韦恩斯坦和小吉伯特握手:“祝贺你,小吉伯特,拍出了一部足以称作经典的影片。”

“谢谢,哈维,感谢你能来参加首映礼。”不管怎么说,人家毕竟是捧场的,小吉伯特也不能扫人家面子。

哈维·韦恩斯坦靠近一些道:“知道吗?我觉得这部影片在奥斯卡上获奖希望很大,如果交给我来做公关工作,一定会奖项大丰收。”

“谢谢,”小吉伯特婉拒道:“影片的公关工作已经有人来做了,就不劳烦你了。”

“是吗?”哈维·韦恩斯坦有些可惜:“那就太遗憾了,看来明年奥斯卡,我们注定是对手了。”

“各凭本事吧!”

“各凭本事。”

哈维·韦恩斯坦走后,吕克·贝松也走过来,和小吉伯特说道:“恭喜你,影片超乎想象的精彩。”

小吉伯特说道:“最终怎么样,还要看市场上的表现。”

“你不希望奖项上也有表现?”吕克·贝松问道。

“当然希望,但我更希望市场能够接受这部影片,至少票房不要太少。”

吕克·贝松佩服的看着小吉伯特,竖起大拇指道:“你很厉害,目标明确,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我应该向你学习。”

“互相学习……”

等吕克·贝松走开,苏菲·玛索带着艾曼纽·贝阿走过来:“他和你说了什么?”

“说要向我学习,”小吉伯特不去管他,转头问苏菲·玛索:“过几天戛纳电影节,你有时间吗?陪我一起出席。”

“当然有时间,”苏菲·玛索明白这也是一个亮相的机会,她拉着艾曼纽·贝阿说道:“不如我们一起陪你去好了,还可以……”

“可以什么?”

“到时候你就知道,戛纳电影节见。”

艾曼纽·贝阿只来得及说两句恭喜的话,就被苏菲·玛索拉走了。

罗杰·艾伯特终于有空和小吉伯特说话:“我要恭喜你,小吉伯特,你正走在一个成为电影大师的路上。”

“谢谢你,罗杰,你一直很支持我的电影。”小吉伯特说道。

“不客气,小吉伯特,支持你的同时,也让我获得不少声望,在年轻影迷群体当中更受欢迎了。”

罗杰·艾伯特倒是不避讳,自己吹小吉伯特的原因,大部分都是为了名气上的收益。

小吉伯特笑了笑,又请罗杰·艾伯特帮忙:“颁奖季的时候,希望你能为我美言几句。”

“没问题,”罗杰·艾伯特当即答应:“只不过小吉伯特,第一次就拿到奖项可不容易。”

“不需要太多,只需要一个提名就足够,我觉得影片应该能获得一个最佳影片。”小吉伯特说道。

“肯定会的,如果学院不给你最佳导演,那最佳影片一定会给《拯救大兵瑞恩》,甚至汤姆·汉克斯也能拿到一个影帝。”罗杰·艾伯特分析影片在奥斯卡上的前景。

演员冲击奥斯卡,除了作品之外,更多时候需要自己去做公关。

当然,如果运气好,负责公关的是哈维·韦恩斯坦,那获得奥斯卡的难度就降低了很多。

小吉伯特拒绝了和哈维·韦恩斯坦的合作,虽然好莱坞没好人,但小吉伯特不想和哈维·韦恩斯坦发生什么业务上的联系。

至于奥斯卡,说重要也重要,说不重要也就那样。

《拯救大兵瑞恩》真正的目标,应该放在暑期档。

结束首映礼之后,除了小李子需要返回大船剧组外,其他剧组成员都留在法国,准备参加过几天的戛纳电影节。

参加首映礼的欧洲媒体们在结束后,第一时间就发了报道。

法国的《电影》杂志一向对好莱坞电影多有批评,但这次居然给了很中肯的评价,相当难得。

“《拯救大兵瑞恩》给观众一种强烈的震憾,除了是故事的情节和所要表现的荡气回肠的情感外,还有一点就是视觉的冲击。

影片重现了50多年前惊天动地的诺曼底登陆战的恢宏场面,让观众惊骇的目睹了战争的激烈和残酷。

壮观宏大的战争场面,血肉横飞的诺曼底战役,血流成河的镜头,让人触目惊心,那感觉中还带有一种惶恐。

影片用纪录片的手法表现了腥风血雨的战场,震撼人心。”

《费罗加报》则把重点放在小吉伯特身上:“当我们为影片喝彩的时候,不要忘记影片的导演是一个不到二十六岁的年轻人。

我们应该感叹,在这个年纪做出这个成绩的导演,除了他没有别人,这点值得我们法国电影人学习。”

《泰晤士报》则发表评论:“影片战争场面过度真实,探讨了拯救的意义,呼吁爱好和平。

影片所具有的深厚人文关怀,和它所传递的价值观,值得我们去学习,去沉淀。

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些和自由与和平做出牺牲和贡献人们,并把这种精神继承下去。”

北美同行那边这次倒是落后于欧洲同行了,毕竟影片在欧洲首映的。

不过在辉煌热闹的首映礼背后,还有几许不和谐的声音出现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