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第384章 卷五 三百年后  一天写三章首页

关灯 护眼     字体: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第384章卷五三百年后

重新找来和鲜卑有过作战的张燕、郝昭、郭淮三人,刘协询问——

“卿以为鲜卑如何?”

“陛下所问的是哪方面?”

“各个方面。”

张燕久居雁门,和鲜卑接触时间最久,所以对鲜卑最为熟悉。

“陛下,俺……臣与这些鲜卑蛮子相处了不下二十年!但臣却明显感到,眼下的鲜卑已经没有二十年前强盛。”

二十年前,正是檀石槐单于统治鲜卑,也就是鲜卑尚未分裂前的时候。

“此言何解?”

“那时的鲜卑,有着统一的调度。”

张燕解释:“不是说在行伍如此。”

“更多的,是后勤调度。”

“当时的鲜卑,有专门的人从事冶炼锻造,有专门的人从事捕猎煮盐。那时的鲜卑,因为经常与汉人接触,其实内部已然是有着大国的雏形。”

“但现在,也不知是轲比能不重视此番制度,亦或者是时间紧促,没有时间准备,所以如今的鲜卑其实都是些散兵游勇,不足畏惧!”

刘协细细思索张燕的话,同时想到了轲比能头上戴着的那顶汉家进贤冠。

“轲比能应该不是不重视制度……恰恰相反,他反而是汉家制度最坚定的拥趸。”

“只是他统一鲜卑的时间太短,甚至连完整的制度都还没有设立下去,便想趁着朕与袁绍相争的这段时间,急头白脸的进攻河北,想要夺得足够的财产,以供鲜卑进行发展……”

刘协突然想到了一件很久远的事情。

当时太师董卓校考自己兵法,曾经问了这么一道题目——

“器械不利,以其卒予敌也;卒不可用,以其将予敌也;将不知兵,以其主予敌也;君不择将,以其国予敌也!此言何谓?”

后来才知道,这是先汉时,晁错上奏于景皇帝的《言兵事疏》。

刘协当时虽然没有看过《言兵事疏》,但还是凭借着自己的作答让董卓满意——

“古时匈奴羸弱,仅赵一国便可拒其于阴山之外,仅李牧一将就可使其不敢南下牧马、弯弓抱怨。此全赖华夏技艺精湛,如韩之强弩、楚之宝剑,皆远胜于胡人,故此才能驱逐胡虏。”

“后暴秦覆灭,匈奴人得到了秦人遗留在阴山、河套的工匠、工坊,提升了其技艺,由此便可与诸夏争雄,甚至于白登山围困高祖,并在后来火烧甘泉宫!”

……

如今的鲜卑,恰恰就好像是先秦时候的匈奴!

轲比能大概率便是想着这一次捞上一票,抢去大量的工匠以帮助鲜卑实现国力的迅速提升!

对了!

这便是轲比能真正的意图!

现在的鲜卑的体量,还远远没有达到能够挑衅汉室的时候。

轲比能这人虽然不算聪明,但也算的上狡诈。

这样的人,没道理会用孱弱到那般境地的鲜卑人去偷袭晋阳。

他真正的目的,从来都不是真的让大汉“割地”,而是大汉边境上那些有着工匠作坊的大城!

比如晋阳。

比如涿县。

比如蓟县……

“朕明白了!”

《孙子兵法·谋攻篇》——

“知彼知己,百战不殆!”

如果能够知道敌人作战的意图,那战事也就没有什么困难的地方了。

之前鲜卑的全面入侵,让刘协一瞬间想到了很多事情。

比如五胡乱华。

比如靖康之耻。

比如剃发易服。

但现在看来,大汉哪怕衰弱,但依旧是那个大汉!

轲比能想要做的,也并非真的是要大汉割地于他,而是汉人的文化、制度、工匠!

“……”

“朕说那日在雁门关下见到轲比能的时候有点不太对劲呢。”

吕布直接突脸之所以能大获成功,虽然有其自身骁勇的因素,但未尝没有轲比能傻乎乎在原地等待的缘故。

可能那时的轲比能不光是在继续等待着与汉室谈判,还有可能是在等着亲眼见到自己这个生而神圣的大汉天子,然后以示尊敬?

“……”

刘协突然发现,自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!

那就是,对于敌人战术的过分高估……

不过刘协并未因此就放下警惕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